【2018樓市前瞻】熱門關鍵詞
如果有興趣海外買樓或移民,可能都留意到去年全球發生不少政經大事,譬如樓市辣招、一帶一路「泛亞鐵路」影響、中國防走資措施等。要為2018無論海外置業或移民做足功課,特意揀選相關的熱門關鍵詞,希望有助對各地樓市趨勢、移民政策等有更清晰概念。
泛亞高鐵

「泛亞鐵路」概念,最早於1995年由前大馬首相敦馬哈迪提出,路線由新加坡一路連至中國雲南昆明 圖:Thinkstock
「泛亞高鐵」(Trans-Asian Railway,TAR)是中國「一帶一路」下的重要項目,計畫由17個亞太經濟及社會委員會(ESCAP)成員國共同發展,投資超過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其中「中泰鐵路」已於上月正式動工。由於工程已進入實際興建階段,鐵路日後若貫通歐亞大陸,打通沿線國交通、貿易網絡,估計部份投資者有機會看準沿線地段的經濟發展,帶挈附近樓市的發展。
當中不得不提泰國及新加坡這2個國家,因3條主要路線(東線、中線及西線)均必經兩國,若當地樓市相對開放,相信有助進一步吸引投資者湧入。以泰國來說,屬於高鐵站的曼谷Bang Sue 地鐵站(Bang Sue MRT),附近地段去年起已有不少住宅項目推出。而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連接的一段「隆新高鐵」(Kuala Lumpur-Singapore High-Speed Rail,HSR,又稱新馬高鐵),市場上亦相信有機會惠及當地樓市發展。
紐西蘭辣招

紐西蘭女總理阿德恩上任後,即推出多項樓市辣招。(來源: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紐西蘭新任女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去年10月上場後,即兌現競選承諾,推大量辣招打撃海外買家的樓市投機行為,包括宣布將禁止外國買家購二手物業、現樓、住宅用地及農地,以及縮減低當地移民配額等,以解決住屋、人口危機的問題。
當地樓市在辣招影響下近數月交投明顯冷淡,有業界人士直斥新措施有違過往奉行的自由經濟主義,惟阿德恩管治手腕強硬,立場明確堅持。縱然今年再推新辣招,也非預料外的事。
移民熱潮

據去年保安局數據顯示,2016年平均約有7,200港人移居海外 圖:Thinkstock
香港樓價、物價高、生活節奏急速,而且近年出現不少政治紛爭,部份港人萌生移民的念頭。事實上,本港移民海外人數自2010年起不斷遞增。根據本港保安局2017年中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平均約7,200港人移居海外,移居地集中於美國、加拿大及澳洲。另外,台灣近年也成為熱點之一。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共1,086位港人獲發台灣定居許可,數字創歷來新高。
雖然近年不少國家如澳洲、美國和紐西蘭收緊移民政策,海外人士申請移民的難度有所增加,惟不少國家仍具有一定投資、技術移民的簽證配額,建議若想了解此方面資訊,宜及早清楚申請條件和細節,以便做好準備。
中國嚴打走資

近年中國嚴打走資,除限制當地人買海外地,還禁止大型企業境外併購,以防巨額資金外流 圖:Thinkstock
中國政府近年為防止境內資金外流,令外匯儲備急跌,嚴格限制企業在中國境外的大型併購活動,被點名的海明星企業包括萬達、海航、安邦、復星等。有消息指,超級富豪王健林旗下的萬達集團,銀行已暫停對其海外項目發放貸款;安邦、海航因涉及海外酒店、房地產的巨額投資,亦遭股、債雙殺。這些巨企在水源斷絕下,被逼拋售海外資產。
不僅企業受規管,連個人亦受限制。繼內地民眾的銀行戶口年度外幣兌換額,調整至只得5萬美元後。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月宣布,今個月起規管境內銀行卡在境外提取大量現金的交易,個人名下銀行卡每年度不得在境外提取超過10萬元人民幣,以完善跨境反洗錢監管。這些措施令中國買家在海外投資物業的購買力大減。
由於內地資金禁止購買海外物業,近來大批中國投資者撤出海外樓市,過去數月,澳洲、加拿大、美國等中國買家熱捧的市場,涉及海外買家的成交量大跌,適逢部分市場樓價迎來調整,或多或少與缺少中國買家的承接力有關。但少了內地投資者的直接競爭,對本地用家,甚至香港投資者可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