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展望】主要外匯走勢預測
展望2017年,各主要貨幣包括美元、英鎊、歐元、日圓,加元及澳元等明年匯率走勢如何?應如何步署?
對於明年的外匯市場走勢,恒生投資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較看好美元、澳元及紐元走勢,相反他較看淡英鎊、日元及歐羅走勢,英鎊溫灼培更建議投資者不宜沾手,因為英鎊現價仍未反映眾多不利因素。
美元:走勢漸強
美國就業數據改善,加上市場預期美國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會推出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措施例如增加基建等推動美國經濟,美元匯價漸漸走強,美匯指數更曾突破100點水平。
溫灼培謂,美元滙價走強反映美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看近期美國公佈的數據,美國第三季的經濟增長達3.2%,另美國自8月以來的通脹率亦上升得很快,加上明年特朗普上台後欲增加基建可望帶動通脹,通脹上升則美國加息的步伐將明顯加快:「以往每當美匯指數升至100時,美國都會出手干預,最近一次出手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G20峰會時發表聲明稱避免競爭性貶值。故此,若美國聯儲局到12月決定加息,就是等同默許美匯指數超過100點。」溫灼培說。
貿易保護政策成關鍵
溫灼培謂,美元匯價走勢的另一關鍵,要看特朗普上台後能否貫徹落實他參與時經濟部分的政網,包括大幅下調利得稅、大力推動基建等。其他政策例如取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推行貿易保護主義、重新開展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談判(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等,雖在執行上會有一定困難,如果成功也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有所影響。
澳元紐元:走勢向好 難望大升
近月美匯指數上升令新興市場出現走資潮,據德銀估計期間有過千億美元的資金從新興市場流走,不過部分貨幣如澳元及紐元就幸免於難。溫灼培看好澳元及紐元走勢,兩種貨幣近期的跌幅亦相對較其他貨幣細,因受惠於鐵礦及奶品價格上升。溫灼培同時指,澳元及紐元的抗跌勁雖較強,但同時也難寄望其匯價大升。「鐵礦石佔澳洲出口20%,近日鐵礦石價格回升,加上若美國增加基建又會刺激對鐵礦石的需求,對澳元有一定支持,預計明年澳元美元匯價會在73至78美仙浮動。紐西蘭則受惠於奶品價格回升,加上其1.75厘的息率仍有吸引力,相信來年紐元兌美元匯價會在68至74美仙上落。」溫灼培說。
看淡日圓
日圓兌美元自11月開始已下跌近一成,最低位曾見1美元兌114日圓水平。溫灼培亦不看好明年日圓兌美元走勢,估計到明年有機會下跌至120水平。溫灼培謂,日圓對息口走勢極為敏感,如果美國明年加快加息步伐,對日圓匯價就更不利。另外,9月時日本中央銀行(Bank of Japan)曾公開稱將日本10年期國債孳息率保持在0%水平附近,此前日本國債都在「負利息」的狀況,若日本10年期國國債息轉為正數,就會加重利息負擔及財政壓力。
英鎊:不建議持有
日圓以外,溫灼培對英鎊走勢同樣不樂觀,不建議持有。「不少人對英國留在歐盟存有幻想,另早前英國國會稱英國脫歐要先獲得國會通過,就令人覺得英國國會有能力阻止英國脫歐。加上現有『軟脫歐』的說法,即英國與歐盟在附帶條件的情況下可保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內,條件就是英國接受歐盟的移民及難民,這正正是英國不想的事,故此就我看來,英國脫歐勢在必行。」溫灼培說。
另外,英鎊現價仍未反映其他不利因素,包括蘇格蘭會否公投脫離英國,以及脫歐談判中歐洲對英國的態度會否變得更強硬等。如果英國退出歐盟,英鎊匯價需要下跌才能維持出口競爭力,屆時英鎊匯價可能進一步下跌。
歐羅:料兌美元1:1
與英國千絲萬縷的歐盟,其中兩個國家法國及荷蘭明年都會舉行大選,若果由極右派(移歐派)當選,不排除在他們上台後再發動公投,這對歐羅的壓力就會更大。溫灼培預計,明年歐羅兌美元甚至有可能壓至1算。
加元:料跌至1.38
加拿大元的處境也好不到那裡。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曾稱,會將美國本土石油及煤的生產法規降低、以及降低利得稅等,換言之美國企業在產油的成本就會大降,對加拿大的石油出口也不利。另外,加拿大的息率在0.5厘水平,如果美國明年持續加息,就令加元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溫灼培估計,明年加元兌美元可能會達1.38兌1水平。
2017年外匯市場主要匯率預測 | |||
匯率 | 明年首季 | 明年第二季 | 明年第四季 |
歐元兌美元 | 1.05 | 1.01 | 0.97 |
美元兌日圓 | 115 | 119 | 125 |
英鎊兌美元 | 1.17 | 1.18 | 1.26 |
美元兌瑞士法郎 | 1.01 | 1.04 | 1.09 |
美元兌加元 | 1.38 | 1.39 | 1.40 |
紐元兌美元 | 0.70 | 0.68 | 0.66 |
美元兌人民幣 | 7.08 | 7.16 | 7.30 |
美元兌印度盧比 | 70.0 | 71.0 | 72.0 |
美元兌韓圜 | 1,220 | 1,250 | 1,000 |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外匯市場展望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