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業權計劃變上車陷阱?轉售機制成小業主噩夢

近年英國樓價急升,政府為了協助年輕人登上置業階梯,推出了一種名為「共享業權計劃(Shared Ownership Scheme)」的買樓措施,容許上車客先購買房屋的部分業權,由於首期門檻低,因此對首置人士相當有吸引力。但英國傳媒報道,大批過往參與計劃的小業主,出售物業時卻發現陷入困局,更有人質疑「共享業權計劃」是糖衣陷阱。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根據最新的英國住屋調查,截至2021年底,約有20.2萬個家庭居住在共享業權物業內,而隨著Help to Buy計劃在今年3月正式結束,共享業權物業的需求更增長14%。

簡單來說,共享業權計劃是由英國房屋協會(House Association)提供,協助首置人士上車的措施。買家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購買房屋的25%至75%業權,如果申請按揭貸款,只須支付5%首期,然後剩餘的業權由房屋協會持有,小業主要每月按比例支付租金。日後,小業主可以選擇逐步購回剩餘業權,直至完全擁有物業。

而去年英國政府調整有關計劃,將買家購買業權的最低比例,由25%降至10%;每次回購業權的最低比例,亦由10%下調整至1%。雖然,共享業權計劃令買家更容易踏上置業階梯,買樓不再遙不可及。但不少參與計劃的小業主,在出售物業時卻發現困難重重。

當地傳媒訪問了39歲Maddy,她在2014年通過共享業權計劃,在英格蘭南部城市修咸頓(Southampton)購買了一間兩房物業的四成業權。後來由於她懷孕,因此與丈夫計劃更換空間更大的物業,當她想出售居所時,卻發現並不能當作正常物業出售,只是出售予同樣申請了共享業權計劃的新買家,而房屋協會亦有權決定買家人選。

Maddy又指出,出售業權前還要向多個部門提出申請,手續繁複,審批又十分耗時,而且還要繳交大量手續費。她還投訴,發展商在興建共享業權房屋時,為了控製成本,交樓標準通常比較一般新樓差,她在入伙後幾乎要自費更換所有電器。加上交給房屋協會的租金已由最初的260鎊,升至現時近500鎊。

另一個受訪者Samantha,2018年同樣透過共享業權計劃在倫敦北部Hornsey,以一成首期約1.16萬鎊,購買了一間價值46.5萬鎊的一房分層單位25%業權。但她入住後發現租金及大廈的管理費急升,加上在加息環境下供樓開支上升,令她很難再儲錢贖回剩餘業權。

2021年,Samantha決定出售物業,但第一道難關就是「估價」,計劃下小業主不能自行為物業定價,房屋協會要求每次交易前必須先進行估價,並且由小業主承擔費用。由於各種關係,在出售過程中多位買家退出交易,即使未能售出單位,Samantha也要支付三次共1,000鎊的估價費用,她估計即使最終成功賣出物業,也要承受超過1.6萬鎊的損失。

有地產專家表示,共享業權計劃最大缺點就是「離場機制」,小業主想出售物業拿回本金,要面對房屋協會對下手買家的嚴格申請審查,例如收入必須在某個區間,以及有首置名額等,令到買家範圍非常狹窄。另外,物業出售前還要向多個部門申請,審批時間很長,就算是小業主已經買齊完整業權,根據合約房屋協會也有優先購買權。

第三,很多共享業權房屋都會在環境較差的區域興建,日後升值潛力受影響。加上,小業主回購業權的手續費用亦不菲,往往要繳交估值費、律師費,印花稅等。最後,參加計劃的小業主雖然只擁有部分業權,但仍要承擔全數的維修成本。

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