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a Fok

Elon Musk都住400呎組合屋 或成後生仔上樓救星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很喜歡看介紹富豪居所的節目,吸引我的除了超級豪宅的景觀、地段,也有最新的建築技術、裝修品味。近期引起我注意的,是科技鬼才Elon Musk的新居。

網上圖片

Elon Musk身家超過1萬億港元,全球富豪榜排第三,帳面資產總值比香港5大富豪加起來還要多。但他的新居之所以吸引,並非有多大有多「豪」,反而是有多細。你沒有看錯,是有多細!原因是他近年選擇放棄住大屋,最近在德州租住一間不到400呎的組合屋。

這間組合屋售價不到40萬港元,月租更只需2,000港元,但規格一點都不馬虎。牆壁、地板及屋頂都用石屎及鋼材製成,宣稱可以輕鬆面對颱風及下雪等環境、冬暖夏涼、耐用防火,而且維修成本低廉,可以裝太陽能電池節省電費。屋內跟傳統住宅沒有太多分別,一樣有睡房、客廳、廚房、浴室,分別在於全屋只有3000公斤,可以用貨車運送,15分鐘就完成安裝或拆卸,神奇程度媲美叮噹袋中的法寶。

製作這間組合屋的公司,2017年才在美國成立,主打「工廠式建屋」技術,房屋的大部分配件都在自動化生產線大規模量產,大幅降低興建成本,房間可以按用家需要自由組合,最後才運到目的地組裝。

Elon Musk住的組合屋只有一層高,看上去好像不太適合寸金尺土的城市,但其實組合屋一樣可以用來興建高層住宅大廈。湖南長沙近期就有一棟10層高的組合式住宅大樓落成,大廈分拆成一個個貨櫃箱般,連裡面的裝修已經在工廠裡完成,再用大貨車送到已打好地基的工地,整個組裝只用了28小時45分鐘就完成。生產組合式住宅大樓的中國公司,對產品非常有信心,宣稱組合建築的壽命可以去到1000年,比傳統大樓要長壽得多,而且節能效果更加出色。(有興趣可以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cDo1qQOX0)

事實上,組合建築並不是甚麼新事物。早在80年代,香港已經有大廈用組合屋技術興建,中環匯豐銀行總部大樓其中有些部分,就是以預製組合形式裝嵌。日本更在60年代,已出現高層組合大廈,東京銀座新橋站附近的中銀膠囊大廈(Nakagin Capsule Tower)就是代表作之一,樓高13層至今仍然屹立。而在美國及新加坡,亦有不少組合大廈的例子。

預製組合屋已成為建屋的新趨勢,香港近年亦開始使用這種方式興建公屋。全港第一棟用組合屋形式興建的過渡性房屋,已經在石硤尾落成,由動工到取得「入伙紙」,僅花了8個月。政府今年也會在東涌推出組合公屋試驗計劃,將興建超過240個單位,如果計劃順利,日後將會更多使用組件方式建屋。

在房屋短缺嚴重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即使政府有辦法增加土地供應,但如果起樓仍然要用年計的時間,問題也只會越拖越嚴重,可以極速起樓的組合屋技術,或者是拯救年輕人上樓難的靈丹。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