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a Fok

社會難上流只能「躺平」?年輕人其實仲有得揀!

「躺平主義」近期在中國內地引發不少爭議,筆者也是早幾天才弄明白「躺平」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內地年輕人面對大城市的高樓價、低工資、難上流的社會現況,選擇「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消極回應。年輕人選擇「躺平」其實不是新鮮事,在日本一早已發生,同樣情況在香港也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網上圖片

日本的年輕一代飽受泡沫經濟破裂後,景氣長期低迷之苦,薪水多年來沒有增長。在東京大阪生活的後生仔,月薪扣除租金、生活費後,儲錢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有學者形容,日本已變成「低慾望社會」,年輕人對未來沒有憧景,也沒有戰後嬰兒潮那一代人「出人頭地」的欲望,很多人過著「月光族」、「啃老族」生活,30多歲仍選擇住在父母家中。

看看我們的香港,也同樣有「佛系」青年。隨著過去十多年樓價飆升、工資升幅被資產價格遠遠拋離,沒有「父幹」的新一代想靠自己上流難過登天,結果造成不少佛系「出家人」,這些年輕人拒絕做樓奴,一有錢寧願去旅行,為符合抽屋屋資格不想升職加薪,甚至視獲分配公屋的人為人生勝利組。

「躺平」、「低慾望」抑或「佛系」,都在反映今天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面對的同一問題,就是資產財富大部分掌握在上一代人手中,加上過去十多年貨幣寬鬆及低息環境,造就資產價格,特別是樓價只升不跌,令青年很難在這個時候置業上流,這點我深深明白。

但筆者認為,年輕人除了以「躺平」的消極態度回應社會,倒不如利用自身的優勢試著突圍。新一代的優勢除了年輕,還有創新,敢於嘗試新投資,大家看看過去一年虛擬貨幣及科技股的盛況,很多廿多三十歲的青年人在屬於他們的戰場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再看看近十年業務增長得最快的企業,都是科技企業為主,美國有FB、Tesla,中國有抖音、美團,這些公司的高層至員工都非常年輕,他們都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利用新思維成功跑出。

今天,香港年輕人想擺脫現況,首先要拋開上一代買香港樓等升值,再買再升值的發達方程式。這套公式過往行之有效,但現在再想靠它置富,難!一來香港樓價已貴絕全球,加上在政府的辣招下,港樓想短期內大幅升值的機會已很微。二來樓市是上一代人的主場,後生仔無論資金還是經驗都沒有優勢,你想想代理有「荀盤」會先介紹給你,還是幫襯了幾十年的熟客?

筆者建議年輕的讀者朋友,買樓都要有新思維,不能再默守香港市場,應該多利用資訊發達的優勢,多做功課,留意海外物業市場的投資機會,不妨將部分資金放在一些入場門檻較低,但經濟正在起飛的市場,包括我非常看好的馬來西亞。數年後,當買入的物業升值,父母教落的買樓方程式又可以在外地大派用場。屆時你會發現當初沒有選擇「躺平」,是最明智的選擇。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