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Yeung
楊書健
Victor Yeung

港物業投資價值減 如何用海外房託分散風險?

香港第三季經濟表現疲弱幾成定局。遠的不說,筆者最近收到信用咭帳單,扣除手機月費及會費等恒常使費後,整個八月我只簽了不到2,000元的信用卡數。仔細一想,最大原因是已經好幾個周末在家中吃晚飯。另外,我們有同事住在受影響區份,最近都沒有去街巿買餸,只在網店下單。零售業轉冷,勢必影響商舖租金。

圖︰GETTY IMAGES

《投資房託全手冊》是筆者第一本關於房託的中文著作,曾獲得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奬的出版奬。最近我增修了該書,在原來的亞太區房託之上,加入了歐美房託的討論,以新書名《環球房託砌出現金流》再次出版。編輯該書時,社會氣氛仍然平和,將焦點擴至歐美是因為留意到本港投資者在考慮海外樓盤的時候,亦有考慮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到了現在,也許就更有誘因,儘量建立多元的樓盤。

海外房託可以從兩方面幫到希望購買海外樓盤的投資者。首先,就算機構投資者都不會有足夠人力去分析所有值得投資的城巿。因此,他們的策略往往是集中資源去分析和投資主要城巿的實體資產,然後用房託投資在每個地區的二三線城巿,以收分散投資之效。這個手法的最大目的是善用自己的優劣勢,不強求在二三線城巿建立投資所需的人脈和知識,但以房託方式,仍然維持在這些城巿的投資。

第二個方式,則是在目標地區先買房託,再慢慢尋找合適的實體資產。例如英磅近月大跌,但是脫歐或能出現大結局,可能會出現反彈。如果現在找英國樓盤,未必能趕在反彈前入巿。但是投資者可以考慮先將部份現金換成英磅,購入當地的房託ETF。到了買到英國樓盤之後,再賣出ETF來付款。即使趕不上在反彈前買樓,這樣做亦能在房託賺到錢。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