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Sum
沈永年
Stephen Sum

內地住宅或公寓都合法居住 點解買公寓風險會大啲?

在香港的物業投資類型中,是沒有公寓這種產品的,以至不少港人在內地買樓時,也分不清公寓和住宅有何分別,或者單純覺得只是戶型同格局不一樣,是一款不限購的投資產品,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面。雖然兩者均可以作居住用途,但土地性質、產權年限、稅費、管理及用途等各方面卻天差地別,一不小心就好容易中伏。

筆者有朋友曾試過在深圳買樓,那裡的發展商要求他必須用公司名義才能購買,到那刻才醒覺自己買的原來是公寓,而不是住宅,但他卻全不知情,因為他在視察單位時,那裡的裝修、格局完全與住宅無異,根本難以發現是公寓。

至於為何早期市場興起投資公寓,可以追溯至內地出台收緊房地產政策的時候。自2010年開始,內地在多個城市陸續實施限購限貸政策,不少人一夜間失去買樓資格,尤其投資者更被拒諸門外,於是有代理轉而推銷吸引港人投資「公寓」,更以「不限購、不限貸」作招徠,於是迅速掀起投資「公寓」熱潮。

至於公寓與住宅的最明顯分別,主要有三:首先,公寓本身屬於商業樓宇,用作興建公寓的地皮,一定要是商業用地,而住宅則只可建於住宅用地上,因著這個分別,兩者的業權年限亦有不同。在內地,商業樓宇的業權年限為40年,住宅則有70年。

其次,公寓是商住兩用的物業,將寫字樓及住宅合二為一;同時,公寓地址可以用作申請商業登記,住宅則不能。

此外,正如上述提過,現時內地很多城市都有限購令,限制購入單位的數量,有些城市同時要求準業主提供社保(類似香港的強積金)、內地繳稅及工作證明等文件。在這些限制下,不少港人也不符合買樓資格。不過,限購令的限制一般都只適用於住宅市場,而商業樓宇如公寓、寫字樓及產權酒店則不受此限。正如在香港,很多調控樓市的「辣招」如額外印花稅(SSD)和買家印花稅(BSD)都只限於住宅物業。

至於讀者經常問,商業性質的公寓究竟可否作居住用途?其實,「公寓為商住兩用物業」這個論調早已存在。所以即使作為資深的國內物業投資者,也難給出一個最完美的答案。誠然,公寓始終是建於商業用地上,出發點為商業用途,公寓之所以包含住宅用途,也是因為政府希望能為在當地寫字樓、商鋪及酒店工作的人提供簡便的居住配套,但問題在於入住的人是否真的在該區工作,這方面實在難以考查,亦成了令人爭議的灰色地帶。

事實上,公寓在中國已有廿年歷史,遍佈全國大小城市,一直也有人作居住用途,照樣明買明賣明出租,似乎在過去一段時間政府也沒政策取締。依筆者意見,如果中央突然宣佈取締,定必引起牽然大波,所以發生的機會很少。儘管如此,筆者始終建議大家在入市前,必須清楚了解箇中風險。

當然,假如你打算購買公寓作自住用途,也要有心理準備你所住的附近單位會用來營商、開鋪做生意,因此周邊環境會較嘈雜;打個比喻,在內地買公寓就像在旺角買樓,買住宅則如在太古城置業,所以買公寓還是買住宅也要先衡量哪種居住環境質素適合你。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