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hung
鍾維傑
Stephen Chung

往歐洲投資地產的挑戰

近期出席一個以投資外國地產時需要留意之風險為題的研討會,席上有人問及歐洲地產市場情況,筆者實在慚愧才疏學淺,並不太熟悉歐洲大陸市況。

圖︰GETTY IMAGES

然而,投資歐洲有以下挑戰:

1) 言語

除英國和愛爾蘭外,其他歐洲國家皆非英語系國家,且有多種言語,主要的有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邊際些的則有希臘語、波蘭語等。

除非讀者懂得這些言語,否則多種言語除涉及翻譯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只懂英語和中文的投資者,在搜集巿場資訊上蝕底些,因一般而言,以當地語言刊載之市場資訊通常會較英語或中文多些詳細些,包括當地讀者留言。

2) 法律系統

除英國等外,大部份歐洲國家是採用歐陸或大陸法系統的,與香港的普通法系統有別,雖然兩系統都可以對產權作出一定保障。

與這有關的是租賃法例整體傾向保護租戶或業主之權益多些,若以德國為例,有關法例傾向保障租戶多點,例如加租有上限等。或許這解釋了為何整體德國自置家居率較低,只有46%左右。

3) 複雜的地理,歷史及文化背景

相對美國,歐洲不但多元,上世紀仍在打大仗,還有兩次之多,亦因為此,二戰後便育成歐盟的構想,希望可以製造一家親狀況,繼而減少磨擦。

這些地理歷史文化元素有何重要性?因它們影響着政經現狀和取向,而這又倒頭來影響樓市,明顯例子如因有雪所以多尖頂屋,不那麼明顯的例如德國多租戶與二戰有點關連。

再者,這些元素平時可以很隱蔽,也不容易察覺到它們的影響,往好處想多元可帶來更多姿彩,往壞些打算看則部份「世仇」仍在,至於開大開細難說。

柏林樓價大約是倫敦的三分一,並非沒有原因。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