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hung
鍾維傑
Stephen Chung

【投資風險管理】價險管不了 財險可控制

「投資涉及風險」係人都聽過亦都識講,且風險兩字不只表示有機會無錢賺,且有時連本亦蝕埋,甚至可以是負資產。

然而,上述不喜遇的情況通常會是基於:

(一) 估錯(市場)價格走勢,例如買升反跌;

(二)借貸過勇過多,例如以為息口不變;

(三) 信錯人,包括遇人不淑或高估人才等。

當然還有其他因由,例如「Act of God (不可抗力)」,但(一)、(二)及(三)較為普遍。

一字記之曰:估

這裡會談及(一) 和(二);粗略說,價格走勢只能靠「估」,無論亂估或專業地「估」,也是估,與實際走勢可能有出入,甚至有時大眾齊「估」齊錯,但借貸多少由投資者決定,也不一定要借。當然,對(一)之看法可影響對(二)的處理,通常看好傾向多借,看淡傾向少借甚至不借,或索性不投資。

控制借貸減低整體風險

即是說,個人甚至大眾都無法完全管控市場價格走勢,但可控制借貸多少兼條款,藉以減低投資項目/組合之整體風險。

舉個簡單例子,某投資項目價格風險甚高,如買100可蝕80,倘若不貸款,最差情況就是蝕剩20,雖不會高興,但也不致變成負資產(更加不高興)。若先後以「回報/市場價格風險」來描述投資項目,一般大約是成正比的,即「高回報」通常「高風險」,或「中/中」、「低/低」,當然有不少是「低/高」,但不常見「高/低」。

「高/高」少借 「低/低」多借

假設閣下有甚佳估市能力,又遇上高回報低風險機會,且性格可承受挫敗,不妨借貸勇敢些。然而倘若風險承擔能力一般,粗糙的「Rule of Thumb」就是「高/高」項目最好少借,「低/低」可多借點,且還須留意市場循環,高位運行時少借,低谷時可勇敢點。

話說回來,以房地產市場為例,實質觀察是不少買家和投資者於市旺時盡借,低迷時卻不多借甚至不投資,當中部份是因財力有所不逮,但不少有「彈藥」者亦亦會卻步。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