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Sum
沈永年
Stephen Sum

買得偏遠唔一定輸 最重要係持貨力

經常聽到有些投資專家批評,投資大灣區就等同拋錢落海,因為中國地大物博,買完樓很難保證會有人住,在大灣區買樓只會血本無歸!筆者聽完當然是嗤之以鼻,同時亦肯定他們對大灣區狀況一知半解。

圖︰GETTY IMAGES

記得十幾廿年前,家母在廣告吸引下,用了約18萬元人民幣於東莞萬江買了兩套物業,還要事後才通知我,我的弟妹當刻得知母親買樓,都抱怨說她衝動沒考慮周詳就下決定,因為物業所在地根本就是一塊農村地,位置偏遠落後,大家心想母親又被人欺騙了。

不過既然樓已買了,也就不好再潑她冷水,始終母親也是出自一番心意,因她知道筆者當時經常到東莞那邊做生意,希望我上落方便些,不用每次去東莞也要租住賓館、酒店。但坦言,那兩套物業根本對我起不了任何方便作用,筆者也只到過那裡一兩次,還記得第一次入住,踩上浴缸洗澡時缸底竟出現一道裂縫,可想而知用料有多差勁。

由於這兩套物業實在太偏僻,由是一直丟空沒加理會,甚至大家已記不起母親曾在東莞買樓。不過,幾年前家母因搬家需要收拾東西,無意中在抽屜中找回這兩套物業的房產證。大家並沒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始終物業丟空了一段長時間,心想早已不存在,甚至可能已被拆卸。

但幸運的是,單位不單沒被拆卸,還發現當時家母買的兩套單位是連一個舖位一併贈送,物業管理處那邊早就幫忙將舖位出租,更將這十幾廿年的租金一直儲起,銀碼高達3萬多元人民幣,他們在扣除少許手續費後就將那筆租金交還給我們。記得物業管理處見到我們那刻,笑言足足等了我們十多年;老實說,當我們發覺不單物業還在,更多一個舖位連同租金回報,實在喜出望外!

現在母親年時已高,物業亦丟空了那麼久,於是除舖位外,母親決定將兩套物業放售,共賣出百多萬元人民幣。透過家母這個真實案例,正好說明一件事:你這刻或許覺得大灣區發展未夠好,在那裡買的物業人流不暢旺、位置偏遠、承接力不足……但十幾年過後,隨著中國的發展,所買物業已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可以賺幾番。

筆者認為,大灣區發展規劃對港人絕對是件幸福事,給予我們更多、更廣的投資機會,加上政府有明確的發展指引,無論在監管、條文資料、法例等方面也來得比以前清晰、嚴格。在大灣區買樓,甚至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買樓不一定會輸,家母就是最好例證,只要大家多花點時間、心機,了解大灣區城市的發展,機會必然在身邊!當然,你既然打算在中國買樓,就要對中國政府有信心,相信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現在買的不僅是一套物業,還有買國家的進步。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