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買無產權酒店 收益難返
有讀者向我表示,指在兩地未封關前,曾跟了一個免費佛山兩日一夜睇樓團,最後因盛情難卻下,購買了兩個位於佛山禪城區南莊鎮的酒店,連車位贈送,2021年底交樓,兩單位總價(含裝修)約百萬元人民幣。不過,發展商表明物業是沒有產權的,只有40年使用年限,但表示數年後可申請轉為有產權;要是三至五年後不能轉為有產權,發展商亦會在十年後以原價收回其單位,並承諾每年會有「保底收益」,還能坐享分紅,保證每月有40%的租金回報。由於疫情關係,該讀者目前只付了9萬元人民幣訂金,待通關才付首期款項。他覺得自己似乎一時衝動做錯了決定,問我如何是好?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筆者可以說,該位讀者絕對是做錯投資決定!首先,我已多番強調,在內地,沒有產權的投資產品是一律不能買的,因為毫無投資價值!基本上,該讀者所買的就是「小產權房」,通常是一些農村或城市郊區集體土地上非法興建及銷售的房屋產權,雖然這稱呼僅是坊間的一個俗稱,法律上並無此定義,但這類投資產品的質量既難有保證,日後亦難以買賣、繼承甚至不能獲得拆遷補償,就是只具有居住屬性而沒有擁有權,所以筆者一直不主張香港投資者購買。
要知道,這類物業多為私建私售,甚至是違規興建,總之就是未經政府同意而建成的,故不會獲國家批發《土地使用證》和《銷售許可證》,國土房管局亦不會為買賣合約備案,換言之業主不能取得正式房產證,那就是說,政府都不承認這套物業屬於你的,出了事只會投訴無門,完全得不到國家法律的保障!
儘管此類物業的價錢一般僅是同地區商品房價錢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卻不像商品房般,升值後的投資收益可以全部屬於房產持有人,甚至可以說是「前途未卜」,更有隨時面臨被拆遷趕走的可能。即使發展商向買家表示三五年後可將物業轉做有產權,我相信到時候也不知可找誰人跟進,因只憑他們的口述,又沒有政府文件證明,而據我過往經驗,更改物業產權是必須經過政府嚴格審批,而能夠成功將物業由無產權轉為有產權的例子更是微乎其微。
假使政府真的容許物業改為有產權,但屆時一定會要求補回地價,而這筆費用亦是為數不菲,肯定以過百萬甚至千萬計,那你認為發展商會否再另掏一筆資金幫業主將物業改為有產權呢?物業既已出售,錢亦早已袋袋平安,當然不會這麼有良心吧!
至於發展商承諾「保底收益」及坐享分紅,那就要看管理物業的是否一些大型且知名的酒店品牌了,當然碧桂園、希爾頓、喜來登、華美達等是較有信心的保證,起碼在品牌效應下可以吸引到住戶租房,要是酒店掛上的是一些不知名品牌,你也不會茂茂然跑到那裡租房,更遑論每月會收到穩定租金回報啦!
總之,管理公司操控著酒店的前途,酒店一旦經營不善,投資者便無法獲得約定的投資回報,也就是大家平日常聽到的「爛尾樓」了,簽的都是一些「假反租」合約,很多時給了一兩次租金回報就全沒影蹤,所以簽約時最好還是留意物業管理是否經驗豐富的品牌公司了。
綜合來說,上述讀者此次投資可謂完全「中伏」,若然物業是有產權,即使管理公司經營不善,連丁點租金也收不到,但或許待十年八年後物業還有升值的希望,但現在卻連這唯一的希望都沒有。而不幸中之大幸是,那讀者目前只付了訂金,那換了是我,就寧願這刻撻訂,總好過再多付百萬元買兩套毫無價值的物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