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a Fok

巴生港帶起大馬貨運業 千億擴建大計挑戰新加坡

變種病毒Omicron令香港又收緊放疫措施,商戶的農曆新年黃金檔期化為泡影,大家對今年加薪都不敢抱有期望。但台灣貨運公司長榮海運卻宣布,去年利潤按年急升8倍,向員工派發相等於40個月薪金的年終花紅,羨煞打工仔。

巴生港 (網上圖片)

全球的航運公司去年都賺到盤滿缽滿,原因是新冠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封城措施導致各地港口運作效率下跌,好多地方的海員不能上班,令船隻航行及貨櫃周轉時間大幅增加,加上各國政府加碼印錢救市,通脹殺到,觸發航運費直線上升,一發不可收拾。

根據世界貨櫃運費指數,一個標準貨櫃的運費,由去年4月至今,已經上升一倍至7.7萬港元。有部分航線的升幅更加誇張,例如上海到荷蘭鹿特丹的航線,10月下旬的標準貨櫃運費加至11萬港紙,比起2020年同期狂升逾5倍。聯合國警告,目前全球航運費的上升趨勢看不到盡頭,若然運費飆升持續,到2023年全球商品的入口價格會貴一成以上,推高全世界通脹。各國政府都絞盡腦汁,設法舒緩這個世紀難題。

隨著全球電子商貿發展越來越發達,航運變得比過往任何時期都重要。去年全球物流市場總值達8.6萬億美元,單是亞太區已佔了一半約4萬億美元,其中東南亞市場發展得最快,區內很多國家都力爭成為東南亞物流運輸中心,筆者觀察到馬來西亞在這方面擁有不少優勢。

首先,大馬擁有全球排名12,東南亞排名第2的貨櫃港口「巴生港」,去舊的貨櫃處理量達到1364萬個,打破了2019年紀錄。「巴生港」位處馬六甲海峽,而且屬於深水港,可以停泊世界最大的超級貨輪,其中的西港碼頭,全長8.4公里,總共有30個泊位,貨櫃場面積達187公頃,相於於10個香港維園,可以存放1400萬個標準貨櫃,當中超過一半屬亞洲貨物,其餘主要來往歐洲及澳洲,西港更在2000年獲本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入股。

經過多年發展,巴生港已成為可跟新加坡港匹敵的東南亞貨運樞紐。近年大馬政府計劃擴建巴生港,包括擴建西港碼頭第二期,令吞吐量增加到每年3300萬個貨櫃,又會在巴生港附近的「加厘島」發展第三港,興建佔地100平方公里的智能海港城市,裡面不單有貨櫃港口,規劃中亦有住宅及商業區域、預計總投資額達2000億馬幣。

巴生港亦擁有大馬第一個自由貿易區,自貿區佔地1000英畝,當中有640英畝屬工業用地,入面有超過500間廠房及多用途倉庫,出租率達85%。自貿區連接三條主要高速公路,距離吉隆坡國際機場僅45分鐘車程,更會發展電動無人駕駛貨車技術,減低司機成本,提升效率。而2026年通車的「東海岸鐵路」,亦會連接巴生港及大馬20個主要城市,更會接通中泰鐵路,直通中國及泰國。難怪不少跨國企業都會選擇在巴生港自貿區設廠。

此外,大馬政府過去幾年積極引入「智能物流」概念,在2017年引入阿里巴巴「電貿平台Ewtp」及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興建「菜鳥航空城」。航空城的採用智能倉庫,貨物送到後會由運輸帶送往掃瞄,電腦自動識別貨物標籤,之後交由無人運輸車自動分配存放位置,比起傳統人手操作節省大量時間,GPS亦會24小時追蹤貨物去向,並可以在網上查閱,大大減少寄失機會。

菜鳥航空城的服務承諾是24小時之內,派送到馬來西亞任何地方,72小時內送到全世界不同地點。阿里巴巴亦在吉隆坡設立專為電子商質而設的數據中心,利用大數據更加精準知道用戶需求,令大馬一躍成為東南亞其中一個重要嘅電子商貿物流中心。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