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Sum
沈永年
Stephen Sum

封關期間大灣區置業的五大陷阱(上)

全球疫情尚未受控,港人往返內地仍需接受14天隔離檢疫,港人於這段期間購買內地物業的方式亦因此而改變了不少。筆者近日收到不少港人求助,都是關於這段期間於大灣區置業時遇到的阻礙,不少更是「中伏」個案!一些心懷不軌的騙徒,趁著港人無法親身到內地處理買樓手續及跟進,進行各種欺騙行為;而由於個案涉及中港兩地,不少苦主都求助無門。有見及此,筆者決定綜合讀者遇到的「中伏位」,與大家分享,希望避免更多港人受到影響甚至損失。

資料圖片

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廣告,可以說是大多數港人現時接觸內地物業資訊最普遍的途徑。這些下廣告的代理會為廣告加上吸睛的標題,例如以超低價錢、景觀優美等為賣點,再加上吸引的圖片,令潛在客戶直接與他們聯絡。不過筆者叮囑大家,樓盤再吸引,都千萬不要向這些代理提供自己的姓名及電話號碼。姓名和電話號碼均屬私人資料,切勿隨便給別人,以別招致損失。國內規定,地產代理只要將客戶姓名及電話號碼報備到發展商,該客戶於一個月內就只能向該代理購買物業。規定的原意是保障代理,卻被心懷不軌的代理加以利用,迫使向他們查詢的潛在客戶只可以透過他們買樓。

當該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到別的地產代理公司買樓,付首期的時候,電腦就會顯示其姓名已被該代理登記,如果繼續交易,佣金就會落到該代理手上。換句話說,如果你提供的姓名電話已被登記,一個月內就只能向該代理購買物業,即使購買過程中你認為該代理的行為操守有問顯,也只能被迫光顧他,或者等一個月後再找別的代理進行買賣。就算用伴侶的名義來買,一個月內也只能向他買物業,但一個月後,心儀的單位恐怕早已加價,或者給別人買了。至於別的中介,知道無法收取佣金,自然不願意繼續為你提供服務,畢竟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而將你的資料報備到發展商的代理,相信也不會落力為你提供服務吧!

這類個案近年實在屢見不鮮,封關期間情況就更加猖獗。不過,隨便向他人提供個人資料,除了有機會令置業時得不到應有的服務,更有機會招致更嚴重的損失!當你按下這些樓盤廣告的連結並留下聯絡資料,就有機會收到很多來歷不明、五花八門的地產代理主動聯絡,當中有些更是冒充筆者名義聯絡各位有意於大灣區置業的人士呢!

內地現時並沒有專責處理個人私隱問題的部門,也沒有法例規管個人資料外泄,因此大家的個人私隱仍然沒甚麼保障。不少不法之徒在得到你的個人資料後會出售給別人,只需付2,000元左右,就已經可以買到數萬個電話號碼用作各種用途了。同一堆資料,出售給一位買家可賺2,000元,五位買家就可賺一萬元了,實在是相當「好賺」。

別以為地址、身份證號碼、信用卡號碼等才算是個人資料,單是你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就已經「有價有市」了,因此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前都必須小心謹慎,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及損失。封關期間於大灣區置業還有機會遇到其他陷阱,筆者下期會再跟大家一一分享!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