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Sum
沈永年
Stephen Sum

拆解內地限購令細節 究竟推高定推低樓價?

猶記得1998年在內地買第一套樓開始,十多年來國內一直沒有甚麼房地產政策,外地人在任何城市都可自由買賣物業。但隨著內地經濟起飛,人民生活富裕起來,買樓甚至炒樓的人愈來愈多,令近年各地房價攀升不少。為壓抑過熱樓市,內地政府終在2010年出手,逐步推出不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而我將會在未來數期為大家逐一講解。 

圖︰GETTY

根據經驗,我認為在諸多房策中,最有效的就是限購令。這方法簡單易明,就是當政府看到某城市、某地區或某產品的供求和價格出現異動,就會頒令限制其購買行為,以防相關房價升得太高太快。

目前,全國有頒布限購令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幾個共通點:

1. 限購令對本地人(即持當地戶籍的人)與外地人的限制通常也不一樣;

2. 限購通常以「個人」及「家庭」為單位;

3. 只適用於「住宅」項目,商業樓宇如公寓、寫字樓及商舖等仍不受限制。

當然,限購令落到不同城市,細則也有不同。在部份城市,雖然你非當地人,但若果有工作、有社保、居住證甚或可證明到祖藉於此,即使限購亦能在當地購入住宅。

有些城市為吸引專才,亦放寬了讓持有特定學歷人士買樓落戶。但深圳這類一線城市,現時基本上是「甚麼都限」,外地人暫時什麼地區什麼類別的樓宇也不能買,故建議在投資前一定要查清楚當地的限購內容。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我會說限購令有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都是突如其來,但它也非毫無好處。若果投資者夠眼光,成功在限購令頒布前入市,這就等如手持金蛋,事關經驗所得,當他日限購令一解,房價往往就會來個三級跳,問題只在於大家要有實力和心理準備,入貨後需持貨一段時間。

以宏觀角度來看,亦正因這種「突如其來」,變相增加了發展商的投資風險,沒人會孤注一擲專攻某一地區或城市。如此一來,發展商無法操控市場,樓市因此而出現大起大落的機會亦會相對較低。

此外,筆者認為限購令亦有助一個地方的房地產市場歸於平衡。舉例中山,二手樓市場一直很淡靜,惟最近當地開始實施新盤限購,令買不到一手樓的外地人轉戰二手市場,從而把其帶旺,令市場更見平衡。又例如珠海,2014年實施限購前,住宅市場一直很蓬勃,當地住宅發展商個個大賺。到限購令頒布後,資金就流向了公寓發展商。到去年11月,珠海西區的斗門金灣開始解限,最近數月個個湧入去買樓,住宅市場又再翻生。

多年來無論做生意還是買樓,我也秉持著一個信念,就是不要賺盡,留些錢給人家賺。而我覺得政府這種「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平衡發展理念,正是我心目中的那杯茶。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