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Lee
李詠思
Joyce Lee

想入手曼谷樓要點樣揀?

最近曼谷樓市熱辣辣,曼谷過去20年樓市只升不跌的表現,及優秀的經濟發展,獲得大部分世界500強企業設立分部,不但創造大量管理層職位,提供大量有質素的租客,更吸引世界各地物業投資者的注意。而高鐵站在不久將來落成,對於當地經濟帶動有正面威力。

圖︰THINKSTOCK

要投資曼谷樓市,先要了解當地的優質租客的工作地點,切忌買地鐵站側的平民區,因為泰國政府有一極優惠按揭政策,當地居民可以借到100%甚至110%按揭,而且當地銀行借按揭亦很寬鬆,有身份證便可借到,根本沒有租屋需求,所以經常聽到有些海外買家說曼谷空置率高,就是他們購入錯誤區域而已。

亦由於銀行寬鬆,所有曼谷物業都一定可以借出按揭,如果你遇到一個物業不能借出銀行按揭,切忌小心,市面說樓花或銀碼較細所以做不到按揭,均不是事實。做不到的原因,不外乎銀行擔心該發展商能否完成交樓程序。

最大型的上市發展商一般均現樓發售,反之沒有實力的發展商一般都會銷售樓花,甚至同一時間有多個樓花項目發售。就像早前購入爛尾英國樓花苦主般,因為英國脫鈎,無論幣值及發展商都出現經濟危機,導致爛尾收場, 買家損失不少,所以奉勸買家,投資不是賭博,見樓買樓最穩陣。

曼谷的最大型核心商務區( CBD )位處當地的沙通區(Sathorn),作為曼谷第一金融領事館地標旅遊區,各大銀行,例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大華銀行等的泰國總行到設立於沙通區;不但如此,各大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葡萄牙、日本等的泰國領事館也是設立於沙通區;AIA Tower 及全球頂級大企業亦已設立在此。由此可見,大量高薪的文職人員都會在沙通區工作,從而為該區提供大量優質高薪及有房屋津貼租客。

此外,大批商務高層及消費力較高的旅客,均會在此區消費享樂,香港多本旅遊書亦經常介紹此區,因此各大頂級名牌酒店亦相繼進駐,例如W酒店(W Hotel)、悅榕莊(Banyan Tree)、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 Carlton)、文華東方(Mandarin Oriental)、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及地標摩天輪都相繼進駐,進一步推動該區的住房租金。

沙通周邊的住宅,除長租予外籍租客外,該區亦是Airbnb最熱門的旅遊民宿區,回報一般有4厘,甚至作民宿出租回報10厘或以上。(要視乎季節)切記買一些發展商保證回報的物業,因為代表該區沒有辦法用自由市場出租,發展商才會在價錢上調高後再回贈給買家。

要得到優質租客青睞,先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沙通區的高級外籍職員及本地管理層文職人員,都會選擇位於沙通區的住宅單位以節省來回交通時間,這些高收入人士都不會選擇「迫地鐵」出入,就好像香港中環一樣,很少會看見大量外籍人士迫地鐵返工,我有外藉在港工作朋友寧願由「干德道」步行40分鐘到「IFC」上班或乘坐的士或屋苑專車,亦不會搬到極方便的將軍澳或荃灣地鐵上蓋居住,他們不願意乘地鐵返工。

除往返地區是考慮外,他們的朋友群或消費場所亦只聚焦區內。外籍租客在曼谷日常出入主要以的士及屋苑專車為代步工具,乘曼谷的士只是35匹(即港幣$9)起錶,數分鐘車程返到公司,亦只不過10多元港幣,他們覺得十分便宜。因此,在外國工作的人士,近工作地點對他們來說是重要一環,有否地鐵或是否上蓋則是其次。

很多曼谷物業都標榜有地鐵,但遠離市中心,極大多數沒有專車接送,反映該物業沒有高薪租客,氣派欠奉兼本地人住多,所以選擇錯誤區分的物業,就等於一個錯誤的投資,浪費資金,必須注意及謹慎。

亦有人貪平買入離開市中心很遠的物業,甚至未有地鐵或憧景未來有地鐵站。做一個簡單實驗,就是用餐時問問當地泰國人知否該區在那處?如果泰國人說不知道,或因太遠不會住那區,試問連泰國人都不會去住的地方,根本沒有可能升值。所有全球投資或樓市專家,均講究Location。今天給你選擇200萬買沙頭角,還是400萬買中環,我相信應該懂得選擇?而全曼谷的普遍新樓呎價均為$3,000多元(曼谷效區)至$14,000不等(如RizaCalton住宅呎價),亦有些曼谷外即二缐區住宅較平(出售時發展商竟當曼谷區出售),大約距離市中心車程達1小時(未計塞車),都不建議購入。

一個地區的形成或升幅是需要多年及不斷有外來資金、商業、旅遊、本地人氣才能令該區樓價上升,若有能力,應買首都第一區,外國是很大的,跟香港完全不同,不要以為1小時車程等於香港的東涌,外國真是渺無人煙的。

曼谷最大的發展商通常都配套十足,當買入他們的單位時,除可包車位及即可擁有「長居簽證」,更重要是自設出租管理公司,及被全曼谷最大的民宿公司選中,代辦一切出租事宜,並有傢俬套餐選購一條龍服務,對於退休人士及收租投資者來說,這些配套十分重要。

大家留意選擇物業最重要是選擇「向海」或「沿河」,升值潛力必定是最高的。而且周邊亦有大量商廈陸續落成,會令區內物業價值持續攀升。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