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nes Wu
胡孟青
Agnes Wu

經濟失衡下的資金出路(下)

(續上篇) 路透早前有篇文章就指,低息基本上令很多美國退休基金難以繼續應付將來的需要,人口老化問題在成熟的歐、美、日已成趨勢。低息環境已成為詛咒多於祝福,整個金融生態機制,都只會更鼓勵投機,對現在願意冒險及加大貸款,予以鼓勵默默耕耘、積少成多的,卻不斷承受「冇出息」的懲罰。不少朋友眼見將來少一份保障,已紛紛被動地以多一點投機為荷包自救。

高息工具成寵兒

以上種種低息環境下持資金者被迫鋌而走險的現象,盡是央行過份武斷於根深蒂固、食古不化觀念下,認為銀行存款偏多是不利經濟的後果。既然游資氾濫,投資回報又被長期低息蠶蝕,有實質資產撐著、仍錄得兩厘以上正回報率的房產信託基金、高息股ETF、高息企業債券遂成為退休基金、機構投資者及高淨值富裕階層的寵兒。

低資本 買磚頭

本週二、三舉行的美國聯儲局議息,預期耶倫不會在經濟風險處處下貿然加息,當資金成本過份平宜,無論是真金白銀、抑或是槓桿資金,均積極尋覓出路,博取成本與回報之間的套戥機會。最直接受惠於低資金成本者莫過如房地產磚頭,惟自美國聯儲局部署退市以來,投資者已充分預期遲早會加息。

隨著港元隨美元持續走強,加上本身經濟增長放緩,香港樓市已屆強弩之末,在貨比貨、價比價之下,配合一些國家地區如日本、歐洲貨幣政策跟美國背馳,寬鬆沒完沒了,更彰顯海外樓市在強美元下隨非美元貨幣貶值而來的吸引力。然而在貨幣以外,影響海外樓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不少,且不同國度房產與相關稅務政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篇幅所限,下周續談幾個值得港人關注、尤其幾個最愛置業國家如英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的好、淡因素。(完)

回上篇:經濟失衡下的資金出路(上)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