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 Leung

樓價升幅拋離人工增長 英國置業可放眼北部城市

香港樓價高,負擔重,早前有研究指,香港中位數樓價相等於家庭中位數收入的20.7倍。換句話說,儲蓄21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樓。不止港樓負擔重,英國樓價近年來向上,要上車買樓亦不是易事。

圖︰THINKSTOCK

英國按揭機構Halifax日前統計英國10大樓價最難及最易負擔的城市,發現10大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中,而英國城市的樓價平均為收入的8.1倍,較10年前的5.6倍大幅增加。

英國城市平均樓價上升至28.74萬英鎊(約310萬港元),而平均年收入上升至約3.57萬英鎊(約38.5萬港元)。Halifax統計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內,全英61個城市的平均樓價和居民收入比例。

漢普郡溫徹斯特 全英最難負擔城市

數字反映,漢普郡(Hampshire)的溫徹斯特(Winchester )是全英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樓價與收入比例達到14倍,即要不吃不喝15年方可上車買樓。

當地平均樓價達全英最高的63萬鎊(約677萬港元),較去年上升8%,而居民平均收入為4.5萬鎊(約48萬港元)。牛津是英國第二難負擔的城市,樓價是平均收入的12.4倍,而港人熱愛的首都倫敦僅排第8。

而最易負擔的城市是北愛爾蘭城市倫敦德里(Londonderry),當地平均樓價僅15.5萬鎊(約166萬港元),居民平均收入3.3萬鎊(約35萬港元),樓價與收入比例達為4.7倍。

南方城市樓價負擔較重

筆者觀察是次研究中的排名,不難發現英國北方城市樓價負擔程度較南方好,最難負擔的城市均圍繞倫敦周遭,相信與居民往來倫敦通勤有關。

以美金計算的美聯環球樓價指數顯示,首季倫敦樓價指數報163.59,計及匯率升幅,指數按季升約9%。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數據,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同期僅上升2.1%,人工升幅似乎追不上樓價升幅。

雖然英國公布次季國民生產總值(GDP)數據,受惠於英國防疫措施逐漸解封,零售、餐飲及酒店業漸重現生機,英國第二季經濟按季增長4.8%。數據稍低於英倫銀行預測的5%,但仍是七大工業國(G7)中最強次季增長。

筆者認為英國經濟雖受惠於解封,但值得留意的是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將於9月底完結,屆時入市成本或因而增加,更難負擔。如有需要自用的買家,不妨將眼光放遠至北方,找尋更合適的入市機遇。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