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價下英年輕人放棄置業 轉為改裝車船作居所
隨著英國樓價不斷向上,不少英國人選擇放棄傳統居所,為自己的安樂窩各出奇謀,汽車、船隻都可以變成居所。《每日郵報》報道,微型居所(tiny home)開始在英國成為潮流,但背後亦反映年輕人在置業問題上的無力感。

夫婦Marina Popova及Myles Jackson (網上圖片)
英國一對夫婦Marina Popova及Myles Jackson,2018年9月搬到倫敦,每月花1,600至1,800鎊(約1.76萬至1.98萬港元)租住一房單位,但他們之後決定購買一艘價值3.5萬鎊(約38萬港元)的窄船,並改裝成居所,現時每月開支僅1,100鎊(約1.2萬港元)。由於丈夫從事營銷工作,疫情期間能夠在家工作,他們可以將船駛到不同地方。太太Marina透露,不排除日後置業的可能性,但並非目前首要任務。
在曼徹斯特翻新運河船作居所的Tom Paddock表示,船隻雖然不是傳統住宅,但他討厭租樓,交租只是將錢送給別人,這筆錢他原本可以投資自己。而且貨車和船隻的維修成本比一般住宅便宜得多。另一個在康和郡自己搭建微型居所的Lizzy Brookes表示,微型小屋不單止實用,更可通過社交媒體與其他小屋住戶成為朋友,鄰居之間有強烈的社區意識。
隨著微型居所愈來愈受歡迎,對船舶代理公司是好消息。船舶代理Angus Rose單單在去年的生意額,已超逾過去6年的總和。他指出,多年以來年輕夫婦及學生一直對船感興趣,船是民眾以一種非常另類及經濟實惠的方式擁有居所。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研究員Lawrence Bowles認為,過熱的樓市已令首置客卻步,他們在一般市況下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可免除印花稅。但當英國政府推出印花稅假期,令一眾換屋業主傾巢而出,首置客卻會被拒諸上車的大門外。雖然政府推出首置客半成首期優惠,但這對大多數首置客沒有幫助,因為他們連儲蓄亦成問題,一般借貸人的按揭貸款最多只為借貸人收入的4.5倍,當樓價不斷向上,對於收入較低的年輕人就變得非常困難。
租客權益組織Generation Rent副主任Dan Wilson Craw形容,現時全英各地的無樓一族,對於擁有物業已遙不可及。低息環境下推高樓價,新屋供應不足則令到租金上升,民眾根本沒有能力儲蓄首期。
按揭諮詢公司L&C Mortgages的專家David Hollingworth則警告,如果民眾以船或者貨車為家,會加速車船的貶值速度,因為需要更多的維護及保養。民眾購買物業的話,假以時日能以首間物業作為基礎換屋,船或貨車難以更換。但這種趨勢反映首置客的置業困難,難怪民眾開始跳出固有思維模式。
來源:每日郵報
- 全英高價住宅數量急增 每20間有1間達百萬鎊級別
- 上半年全英最受注目五大住宅 倫敦豪宅、古怪小屋齊上榜
- 三分一英國人想買樓收租 新稅制及高息下收租仍吸引?
- 英國租金升勢唔識停!上月按年再升7%平均逾1.4萬元
- 英國推出10年基建大計 投資逾7萬億改善交通設施
- 車房可為物業增值多少?Zoopla公布全英車房溢價排名
- 通車3年帶動沿線租金急升 伊莉莎伯線成倫敦樓市最大動力
- 上月英國住宅成交量達四年新高 創疫情以來交投最繁忙時期
- 買家平均睇樓43分鐘即出價 調查揭英二手屋10大陷阱
- 英新建豪宅尤如「巨型怪獸」 市議會指違規勒令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