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10年登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公布2019年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十年成為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樓價對比家庭入息中位數由2018年的歷史高位20.9倍,輕微回落至20.8倍,仍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溫哥華的11.9倍。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調查涵蓋澳洲、加拿大、中國(只得香港納入統計)、愛爾蘭、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及美國8個國家,合共309個大都會城市,以去年首3季的樓價數據分析各個城市樓價能否負擔。
香港的指數屬嚴重負擔不起(severely unaffordable),回落幅度低於第二及第三位的溫哥華及悉尼,該兩個城市最新的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分別為11.9倍及11倍,均低於2018年的12.6倍及11.7倍。
報告指出,自殖民地時代,香港的新住宅發展嚴格由政府控制,政府為住宅用地的唯一供應來源,與實行自由土地使用制度的國家不同,樓價上升與限制性監管環境有關。
但這種情況近年有所改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通過規劃及中長期進行填海發展房屋,冀改善房屋供應及負擔能力。此外,近期私人發展商亦貢獻出部分土地予政府,舒緩房屋供應短缺情況。
在2019年的調查中,有31個城市的樓價屬「嚴重負擔不起」(樓價對比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在5.1倍或以上),澳洲五個城市悉數進榜,負擔比率中位數為6.9倍。
而溫哥華及悉尼分別以11.9倍及11倍,排第2及第3。報告指溫哥華情況與香港類似,40多年前的都市發展遏止政策(urban containment policy),令到樓價嚴重難以負擔,溫哥華樓價中位數為90.5萬加元(約538萬港元),而家庭入息中位數為7.58萬加元(約45.1萬港元)。
至於悉尼,悉尼的樓價中位數達108萬澳元(約576萬港元),入息中位數是9.79萬澳元(約52.3萬港元)。報告認為當地樓市仍嚴重供不應求,雖然近年樓價有所下跌,但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仍是80年代的兩倍以上。
至於樓價最可負擔頭的10個城市悉數位於美國,排首位的為羅徹斯特(Rochester), 房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只為2.5倍,克里夫蘭(Cleveland)及奧克拉荷馬城(Oklahoma City)以2.7倍緊隨其後。
排名 | 城市 | 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 |
1 | 香港 | 20.8 |
2 | 溫哥華 | 11.9 |
3 | 悉尼 | 11 |
4 | 墨爾本 | 9.5 |
5 | 洛杉磯 | 9 |
6 | 多倫多 | 8.6 |
7 | 奧克蘭 | 8.6 |
8 | 聖荷西 | 8.5 |
9 | 三藩市 | 8.4 |
10 | 倫敦 | 8.2 |
- 溫哥華分層單位供應過剩 年底貨尾數量料增六成
- 澳洲新地鐵線吸引買家 地產界料沿線樓價升一成
- 未完成安全審批程序 悉尼地鐵市中心線延遲啟用
- 獨立屋與分層單位差價創新高 悉尼業主換屋階梯近斷裂
- 悉尼多區樓價按年錄雙位升幅 富裕換樓客成樓市最大動力
- 溫哥華租金加幅驚人 華裔大學生寧願搭飛機返學
- 卑詩省宣布開徵物業炒賣稅 買入不足兩年轉手須繳兩成利潤
- 悉尼樓價連升11個月 創出疫情過後最長上升期
- 澳洲樓價重回升軌 NAB料悉尼樓價今年升近12%
- Westbank百億打造溫哥華新區 500餘萬入場品味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