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租置計劃業主收巨額稅單 市議會翻新大廈每戶攤分逾150萬
英國倫敦於80年代推出「Right to Buy」計劃,類似香港公屋租置計劃,協助基層上車做業主。但近日倫敦南華克區(Southwark)市議會日前決定,翻新其中一棟「Right to Buy」住宅大樓Tustin estate,但費用高達2,700萬鎊(約2.7億港元),並要求小業主承擔部分費用,每戶攤分約15.1萬鎊(約151萬港元),惹來甚大迴響。

公寓大樓Tustin estate (網上圖片)
其中一名Tustin estate的業主,是62歲護士Lloyd Onuoha,他於2004年以9.3萬鎊(約93萬港元),購入一個兩房單位。由於子女長大,他一家在2010年搬到另一住宅居住,換取較大生活空間,並把原來的單位放租,現時單位市值約25萬鎊(約250萬港元)。惟他近日收到市議會寄來的市政稅(Council Tax)稅單,列明要承擔14.7萬鎊(約147萬港元)的市政稅。
Lloyd Onuoha指出,Tustin estate整個翻新計劃大約耗資2,700萬鎊,而作為其中一名業主,攤分到他頭上的錢接近14.7萬鎊,令他非常震驚,他以前收到的稅單最高金額才不到5,000鎊(約5萬港元)。

公寓大樓Tustin estate (網上圖片)
「Right to Buy」計劃下業主只擁有租賃業權,而非永久業權,協助租賃權業主的慈善機構Leasehold Knowledge Partnership表示,這是他們成立以來見到最貴的一筆維修費。而這筆高額市政稅,亦為那些透過Right to Buy計劃置業的居民敲響警鐘,因為他們必須將使用權年限,及未來翻新可能性納入考慮,否則將來亦有機會遇到這些麻煩。想買有一定年期公寓大樓的業主更要特別留意,他們隨時被始料不及的高額維修費嚇壞。
南華克區市議會早前決定對公寓大樓Tustin estate作大規模翻新,包括砌磚、維修混凝土、陽台、屋頂、排水系統等,更換門窗及拆除含有石棉的建築物。Tustin estate共有22名業主,他們名下一共有225個單位,當中只有2名業主仍住宅公寓大樓內,其餘都將單位放租。根據市議會記錄,每名業主平均收到高達15.1萬鎊的初步稅單,一旦確定最終費用,所有業主都必須在2020年3月前繳清款項。
來源:衛報
- 全英高價住宅數量急增 每20間有1間達百萬鎊級別
- 上半年全英最受注目五大住宅 倫敦豪宅、古怪小屋齊上榜
- 三分一英國人想買樓收租 新稅制及高息下收租仍吸引?
- 英國租金升勢唔識停!上月按年再升7%平均逾1.4萬元
- 英國推出10年基建大計 投資逾7萬億改善交通設施
- 車房可為物業增值多少?Zoopla公布全英車房溢價排名
- 通車3年帶動沿線租金急升 伊莉莎伯線成倫敦樓市最大動力
- 上月英國住宅成交量達四年新高 創疫情以來交投最繁忙時期
- 買家平均睇樓43分鐘即出價 調查揭英二手屋10大陷阱
- 英新建豪宅尤如「巨型怪獸」 市議會指違規勒令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