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住屋報告建議 限制外國人買新樓數量
英國近日公布一份報告提議,要想增加住宅供應數量、提高房屋所有率,新建的住宅應預留一部分給英國本國人。

(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首次置業人士需要10多年才能儲蓄足夠的首期,年輕人擁有物業的比例不斷下降。政府的目標是每年興建30萬間新住宅。
這份由「Homes for Everyone」公布的報告,估計目前需要的新屋數量,與每年興建的新屋差距是7.6萬間,比工黨時期有所改善,當時的差距是一年約15萬間。
倫敦地區需要的新屋數量與實際修建的新屋間的差距,是每年約4萬間,英格蘭東部和東南部是一年各一萬間。報告指,自2000年以來,倫敦歷年需要的房屋數量與實際興建新屋間的差距,已經累積到34.3萬間,英格蘭東南是9.6萬間。
報告估計,擁有自住物業的人在25年間將比租屋的人資產多出10萬至30萬鎊。即使樓價上升幅度低於通脹率,擁有物業比租屋更有利。
報告還說,現任市長簡世德上台以來,倫敦新建住屋的數量已經出現倒退。還有證據顯示,正在修建的住宅落入外國投資者手中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且不侷限在倫敦市中心。
報告還為解決目前的住屋危機及讓更多首次置業人士買到住宅提出具體建議,包括加速規劃和政策傾向首次置業人士。
報告提議,英國效仿其他發達國家,比如瑞士、澳洲、加拿大和丹麥,優待本地首次置業人士,比如超過20個單位的新開發項目,出售給不在英國居住和納稅的人的比例不能超過50%。
相關文章:
- 全英高價住宅數量急增 每20間有1間達百萬鎊級別
- 上半年全英最受注目五大住宅 倫敦豪宅、古怪小屋齊上榜
- 三分一英國人想買樓收租 新稅制及高息下收租仍吸引?
- 英國租金升勢唔識停!上月按年再升7%平均逾1.4萬元
- 英國推出10年基建大計 投資逾7萬億改善交通設施
- 車房可為物業增值多少?Zoopla公布全英車房溢價排名
- 通車3年帶動沿線租金急升 伊莉莎伯線成倫敦樓市最大動力
- 上月英國住宅成交量達四年新高 創疫情以來交投最繁忙時期
- 買家平均睇樓43分鐘即出價 調查揭英二手屋10大陷阱
- 英新建豪宅尤如「巨型怪獸」 市議會指違規勒令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