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上升壓縮居住空間 日本住宅面積倒退30年
隨着建築成本不斷上升,日本住宅近年亦越來越細。根據日本政府最新的2023年調查顯示,每幢住宅總面積約92平方米(約990平方呎),較2003年縮小約3平方米,倒退回30年前水平。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日本總務省每5年一次的「住宅與土地統計調查」顯示,住宅面積自1960年代開始維持擴大趨勢,直至2000年代達到頂峰,而最近5年面積則明顯縮小,當中包括一戶建、普通出售公寓和出租物業在內的住宅,也比上一次2018年統計時明顯縮小。
值得留意的是,夫婦二人現時平均住宅面積約50平方米(約538平方呎),低於日本政府定為「富裕居住生活」標準的55平方米(約592平方呎)。有日本傳媒更引述一位50多歲居住在東京「納米樓」的女性租客表示, 「雖然令人窒息,但別無選擇」。
她提到,夫妻二人居住面積約30平方米(約323平方呎)的單位,雖然曾經考慮過搬家,但難以負擔在工作地點附近置業,或租住更寬敞的單位。
另一名30多歲的女士表示,與丈夫兩人租住橫濱市一個約50平方米(約538平方呎)的兩房一廳單位。她指出,夫婦二人都想搬到更寬敞的居住空間,並考慮購買大一點的房子,但是買不起新樓,部份地段的二手樓價也難以負擔。
事實上,新冠疫情後人們重返辦公室,尤其是雙職家庭,交通方便成為選擇住宅時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交通越好的地段、則越難有較大的居住面積。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住宅開工統計」推算,2024年後居住面積將進一步縮小。不動產經濟研究所亦表示,一人家庭的上升衍生更多細單位。根據日本人口普查,在截至2020年的5年間,日本一人家庭佔整體38%,上升3.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近年建築工程成本亦大幅上升。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建築工程費平減指數(住宅綜合),較2015年度高出約30%。同時,受歡迎的住宅用地地價也出現上升趨勢。
房地產東京KANTEI公司表示,如果發展商直接轉嫁建築成本,新樓售價會變得太高,買家無法承受,結果越來越多新盤通過縮小面積來平衡售價,有發展商則將玄關等公共區域,以較低價的建材鋪設,以節省成本。
- 東京小型一戶建受買家追捧 售價按年升一成再創新高
- 小紅書宣傳買寺廟成移居捷徑 日本地產業界︰等於交智商稅
- 東京物業投資按年勁升四成 去年金額躍升至全球第二
- 日本出生人數連跌9年創新低 人口跌勢遠超官方預期
- 移居大阪中國人十年間倍升 年輕富裕階層湧日置業
- 日本樓市短炒風氣日趨熾熱 樓齡不足1年半新盤放售量急升
- 東京首都圈二手樓價11年來首跌 地產業界指樓市出現分水嶺
- 東京住宅租金連升七年 呎租水平創逾20年新高
- 東京二手樓價連升7個月 都心六區按年勁升三成
- 投資需求急升東京新樓越賣越貴 樓價收入比例逼近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