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平均睇樓43分鐘即出價 調查揭英二手屋10大陷阱
英國地產調查機構e.surv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準買家平均只花43分鐘便決定出價,很多人忽略睇樓時的重要細節,日後更後悔未有細心檢查物業狀況。

圖︰THINKSTOCK
調查反映,逾六成受訪者表示,下次睇樓會更「嚴謹」。其中15%受訪者坦言,在落訂前對物業毫無檢查,而43%則在入伙4個月內發現問題。機構總結出10項最常忽略的陷阱,提醒準買家務必在睇樓時仔細檢查。
1. 窗門及門戶
窗戶問題最常被買家忽略、但更換成本不容小覷。很多人在收樓後才發現窗戶鬆動,無法關緊或鎖頭不穩。機構指出,簡單開關窗門檢查,重點檢查密封條是否老化,五金配件是否生鏽卡頓,冬季尤其留意是否有漏風狀況。
2. 隱藏的翻新費用
調查顯示,不少買家見到單位油漆簇新,以為可以「即買即住」,但入住後才發現油漆下掩蓋許多瑕疵,可能包括牆身裂縫、地面沉降、管道老化等,隱藏龐大維修開支,對預算造成嚴重影響。機構建議,買家要仔細觀察牆面油漆是否平整、地板是否有異常起伏,並詢問賣家上一次裝修的具體時間和工程範圍,必要時用電筒側光照射牆面查看細微裂痕。
3. 潮濕及霉菌
雖然牆身或許只見輕微斑點,日後卻可能演變為結構性問題,甚至危害健康,超過四分之一的買家曾遭遇此類問題。睇樓時大家可留意浴室、廚房等潮濕區域的牆角、天花板,雨季時重點檢查窗台、地下室是否有滲水痕跡。大家也可以直接詢問賣家是否有此類問題,也可以進行全面驗樓報告,發現任何潮濕問題應及早處理。
4. 暖氣及鍋爐(Boiler)系統
四分之一受訪者入伙後才發現暖氣運作不佳。專家提醒,睇樓時應問清楚鍋爐使用年期及最近的保養情況,觀察暖板是否有鏽蝕,冬季睇樓可要求開啟暖氣,感受升溫速度及室溫均勻性,夏季則需留意是否有冷凝水問題。
5. 電力系統安全問題
家居的電力系統維修成本較高,但通常在入住後問題才會浮現。睇樓時應檢查電箱標示是否清晰、開關是否靈敏,試用多個插座偵測通電狀況,尤其註意洗手間等潮濕區域是否安裝了漏電保護裝置。購買老舊物業,更需確認電力系統是否符合現代需求,是否有亂拉電線現象。另外,還需要確認寬頻接收品質及室內上網覆蓋情況。
6. 水管老化風險
睇樓時間短暫,很容易忽視水壓不足、滲漏及水管老化問題,睇樓時可開水龍頭觀察出水速度、沖廁傾聽水箱是否有漏水聲、檢查廚房水槽下方、浴室地磚接縫處是否有潮濕痕跡,這些簡單操作能幫助發現水管隱患。
7. 屋頂破損
更換新屋頂非常昂貴,所以一定要重視。破損的瓦片、滲漏通常在暴雨天氣或專業驗屋時才會被發現,這類問題在二手屋中尤其嚴重。買家可詢問屋頂年齡及是否有維修紀錄、觀察屋頂排水是否通暢,可從室內天花板是否有水跡推測屋頂狀況。
8. 戶外空間易忽略
超過五分之一買家對戶外區域感到後悔。睇屋時應觀察花園是否有泥濘、是否被過度種植、日照及私隱問題,都需仔細考量。此外,也要觀察週邊是否有高壓電線、垃圾站等影響居住體驗的設施。
9. 建議結構安全
牆身或地面裂縫雖未必即時構成危機,但可能暗示結構或地基問題。有15%買家在買入後發現結構問題,所以睇屋時應留意門框、窗框是否變形導致開關不良。對於老舊建築,需特別注意是否有沉降跡象,如地板傾斜、牆身錯位等,這類問題需透過專業結構檢測確認風險等級。
10. 環境噪音
鄰居、交通及周邊酒吧噪音等,都會影響長期居住品質。專家建議,應分別於日間及晚間到訪物業,實地體驗聲音情況。臨近街道的物業,要檢查窗戶的隔音性能,詢問是否安裝了雙層玻璃或隔音窗。此外,輕敲牆面判斷牆體厚度,也能幫助評估鄰裡噪音幹擾程度。
根據英國法例,地產代理有責任主動披露可能影響買家決定的負面資訊。e.surv技術測量總監James Ginley提醒,買樓是人生最大投資之一,不可倉促作決定。「一旦買入便無法退貨,買家應放慢步伐,多做一次睇樓,保持謹慎態度,確保日後居住無憂」。
- 英新建豪宅尤如「巨型怪獸」 市議會指違規勒令拆卸
- 英國大幅收緊技術移民資格 申請永久居留須住滿十年
- 特朗普連番打壓美國精英大學 美學生赴英升學興趣急升
- 倫敦平均租金按年升一成 收租回報仍具吸引力
- 倫敦新屋動工量創16年來新低 今年首季僅及政府目標5%
- 英年長業主自住樓淨值創新高 佔全國住宅財富逾半
- 英國買樓成本再次低於租屋 統計指租客面臨更大經濟壓力
- AI預測2050年住宅設計 英發展商︰未來25年將實現
- 英國2月樓價升勢持續 買家趕入市成交按月增13%
- 發展商10年內曼城推萬伙居屋 首期最平2.9萬港元BNO港人可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