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機場多年來沉降逾3米 飛燕揭露危機重重
建於人工島上的日本關西機場,受颱風「飛燕」吹襲後潮水淹沒跑道及設施,令運作幾乎癱瘓。關西機場過去曾多次出現沉降和水浸,「飛燕」帶來的破壞,再一次突顯無力應付大型天災。大阪將於明年6月舉辦20國集團峰會,並角逐申辦2025年世博會,今次事件令人質疑關西機場處理危機的能力。

日本關西國際機場受災情況 (圖片來源:AP)
關西機場在1994年落成,設有2條跑道,分別長3,500米及4,000米,可供飛機24小時升降。落成初期,關西機場的鬆軟地基,曾被指是結構上的致命弱點。而機場地面也一直出現沉降問題,第一期建成的人工島至今已沉降約3.4米,現時仍以每年6厘米的速度下沉,而今次水浸亦主要集中在第一期建成的跑道。

跑道水浸情況 (圖片來源:AP)
沉降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其中一個防範風暴潮的方法是加建堤岸。2004年起,機場當局為抵禦「50年一遇」的巨浪,決定加高防護堤至離開水面5米。但「飛燕」令潮水位暴升,護堤未能發揮保護作用令跑道遭淹沒。

機場水位曾一度升至約50厘米 (圖片來源:AP)
關西大學防災學特聘教授河田惠昭指出,關西機場地基鬆軟,每年都出現沉降。但機場跑道無法升高,當出現地震引發海嘯,關西機場較大機會被淹沒。
關西機場另一個致命弱點為對外交通甚少,連接橋在「飛燕」吹襲期間被運油船撞毀,幾乎變成孤島。據估計,颱風吹襲當晚機場近8,000人被困。而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水與沙土防災研究部門負責人三隅良平表示,不僅要應對海水,還要應對因強風導致橋樑受損等風險。

對外連接橋被撞毀 (圖片來源:AP)
近年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在人工島上興建機場,但沒有規定應對風暴潮和巨浪的措施,一切都由機場自行決定。
而在2005年落成、位於名古屋附近的中部國際機場,興建時以1959年造成多人死傷的伊勢灣颱風為防範對象,設有比海平面高5至7米的護堤,又鑒於311日本大地震,在2015年起,進行防水和排水工程。
東京羽田機場亦以5.1米高的風暴潮作防範對象,正興建比海平面高6.5米的護堤。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 海外買家炒高東京樓價 市區住宅漸成炒賣主導
- 3月逾180萬外國旅客訪日 入境港人數量排名第4
- 日本政府批准興建首個合法賭場 座落大阪夢洲最快2029年開幕
- 日本白川鄉合掌村人口減少 計劃修例開放外人居住
- 日本出招搶高薪專才 最快住滿一年即獲永居權
- 台灣宣布下周一起恢復港澳居民自由行
- 長野縣千呎舊屋連萬呎地5元放售 日本鄉郊空屋問題再引關注
- 二世古全新豪宅毗鄰滑雪場 享私人溫泉盡覽連綿雪山
- 日本計劃最快下月開放自由行及恢復免簽證
- 日本再放寬入境客量至每日5萬 開放非旅行團外國客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