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居審批延誤困擾移加港人 近半受訪者指未必長居加國

加拿大卑詩大學 (UBC) 社會工作學院及香港研究計劃合作的新抵加拿大香港移民研究,公布第二階段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加拿大移民部在「救生艇」永居身份審批的延誤,對不少人構成精神壓力。此外,有近半受訪者表示,他們肯定或可能不會在加拿大長期定居。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這項在去年9月8日至10月10日進行的第二階段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636人。受訪者多為中年人士、受過高等教育、英語良好,與聯邦政府為香港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的對象相符。受訪者約一半已婚,未有子女者佔整體受訪者逾64%。大部分已來到加拿大一至四年,逾 7成為35至54歲,逾7成租屋居住,約三分一年收入低於25,252加元(約13.8萬港元)的全國低收入水平。

研究負責人殷妙仲教授表示,這次調查的特點是有8成受訪者都是循「救生艇」計劃前來加拿大,而且不但包括多倫多和溫哥華,還涵蓋卡加利的新移民,結果更具代表性。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感到在尋找符合期望的工作、獲得可負擔得起的住屋,以及獲得醫療服務方面遇到困難,但定居過程大致順利。

有近7成受訪者正在全職或兼職就業中。他們當中有34%表示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很滿意或算是滿意,另有36%表示很不滿意或算是不滿意。

大多數受訪者顯示出「健康移民效應」,沒有嚴重的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然而,在各項壓力來源中,有超過半數人表示工作問題 (56%) 和居留身份 (55%) 是主要壓力來源,比率較財務 (38%) 和居住問題 (32%) 更高。研究指這些問題是互為關連的,例如審批「救生艇」永居身份進度放緩,可能會令這些人的就業受到影響,問題可能因此惡化。

殷妙仲表示,「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約有一半人表示因為在加拿大的身份未能獲得確定,對他們構成了很大壓力。」

調查更發現,約有一半 (51%) 受訪者表示會在加拿大長期定居,但有42%對此不能肯定,另有少數 (7%) 表明不會。相對在上一階段調查中有超過80%受訪者表示渴望在加拿大定居,有明顯落差。

當遇到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沒有獲得正規的支援服務,主要是依賴非正式網絡的支援,顯示出他們在面對新生活時展現了非凡的適應力。

逾8成曾自感是外來人

許多受訪者與加拿大和香港的親友建立並維持相對活躍的社交聯繫,這些人成為他們重要的社會支援和協助來源,而受訪新移民暫時的社交圈子多只局限於香港移民的社群內。

雖然受訪者多與香港親友仍保持密切聯繫,但亦顯示出正逐漸融入加國社會。有一半人在抵加後未有返過香港,約3成人返過一次,2成返過兩次或以上。

約有60%受訪者感覺自己與加拿大很有或頗有聯繫,35%表示只有薄弱的聯繫,5%表示沒有聯繫。此外,有多達81%受訪者表示經常或有時感覺自己像是「外來人」。

研究報告建議,加拿大政府加快救生艇永居審批,並盡快向這批新移民提供適切的社區支援和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