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0萬間新屋承諾從未兌現 英國政府已放棄建屋目標
英國政府過去曾多次承諾,每年要在英格蘭新建30萬間房屋,以解決住屋供應不足的問題,但似乎這個目標在可見將來都難以實現。根據英國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英格蘭去年獲批興建的新屋數量,跌至2006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英國房屋大臣高文浩亦在去年12月取消了每年30萬間建屋目標,55個地方政府亦跟隨放棄相關指標,令英國社會擔心會加深當地住屋危機。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英國傳媒報道,英國保守黨政府2017年提出每年在英格蘭建屋30萬間的選舉承諾,但至今一直未能兌現。2018至2019年度年供應了24.2萬間、2019至2020年度新建24.3萬間,2020至21年度因為疫情影響,只有21.6萬間新屋落成,而2021至2022年度則回升至23.3萬間,但仍遠低於30萬間的目標。
而由於部分保守黨國會議員,擔心大量增加房屋供應,會對選區帶來負面影響,在去年10月成功逼使房屋大臣高文浩放棄每年30萬間強制建屋目標。隨後55個地方政府亦跟隨放棄相關指引。
對於英國政府的做法,建造業界警告,會導致日後的建屋量大減,加深英格蘭的住屋危機。
英國房屋建築商聯會主席Stewart Baseley表示,取消建屋目標會直接導致新屋供應,每年減少至少7.7萬間,落成量創出二戰以來最低水平。而根據現時各個市議會的狀況,住屋需求最大的地區,批出的建屋數量反而最少,將會令英國住屋短缺問題惡化,首置人士更難置業,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可能持續數十年。
他又指出,脫歐令到英國失去歐盟的熟練建築工人,國內勞動力市場無法填補缺口,有近一半的承建商出現請困難,特別是木工及砌磚工人,導致項目出現延誤。
根據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的最新數據顯示,建材短缺及通脹,導致四分三的建築工程延遲落成,約四分一工程甚至須取消。當地大型發展商Berkeley的行政總裁Rob Perrins亦警告,建築開支上升,可能令倫敦新屋供應減半,令本身已供不應求的住屋市場雪上加箱。
根據英國住屋聯合會(NHF)及蘇格蘭海威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過去的研究,英格蘭每年大約需要34萬間新住宅,才能滿足居住需求。
- 辛偉誠商議取消HS2二期工程 曼城高鐵計劃或落空
- 超級富豪搶購倫敦寫字樓 歐洲投資者佔一半交易
- 英國搞擴建幫間屋增值 研究話你知邊種最有效
- 共享業權計劃變上車陷阱?轉售機制成小業主噩夢
- 樓價回軟半數二手業主減價 買家平均獲半成減幅
- 全英平均租金升至近1.4萬元 調查指逾三成租客交租佔收入1/3
- 倫敦明年平均月租料升至2700鎊 市長再提出全市凍租兩年
- 買英國這類住宅隨時輸足八成 極難翻身堪稱業主噩夢
- 英國租務市場持續失衡 上月每間租盤多13個租客競爭
- 辛偉誠指將大幅調升IHS收費 消息指最少加價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