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成鄰里糾紛常見原因 日專家指改善設計可解決九成問題
居住在多層式大廈單位,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噪音問題,有可能是來自街道或者鄰居。有日本專家卻指出,只要在設計時多作功夫,有九成噪音問題都可以解決。

圖︰GETTY IMAGES
根據日本住宅維修糾紛處理支援中心(住宅リフォーム・紛争処理支援センターが)的統計,在多層式大樓內的糾紛,有15.2%為單位間隔音不良,導致單位有大型物品搬動時會發出噪音,僅次於牆壁出現裂縫的18.8%。而一些管道造成的噪音亦有9.4%。基本上噪音可謂鄰里之間糾紛的常見原因。

網上圖片
在日本的建築標準法,規限噪音的條文不多。擔任日本最高法院建築相關訴訟委員會委員的日本大學理工學系特別聘請教授井上勝夫指出,只有建築基準法第30條才提及隔音規定,不過條文只涵蓋長屋的牆壁,多層式大廈則沒有包含在內。而且多層式單位的噪音亦會由窗外傳入,要介定聲音是否達成噪音門檻有困難。即使有客觀標準,每個人的接受程度亦不同。過往法院審理噪音案件時,多以受害者的忍受程度判斷。
為了防止在多層式大樓有噪音問題,有必要理解建築物及聲音的特性。正常舒適生活的聲音分貝上限為50分貝左右。過去來自大廈外的噪音亦有很多,但隨著隔音玻璃窗、隔音門等的出現,投訴外來噪音的次數愈來愈少,居民就愈來愈留意由建築物內傳來的噪音。
最好的辦法是發展商在設計大樓的時候,設計成可減少大量噪音,不過成本亦要相應提高。根據日本建築材料商大建工業表示,如果要將建築物隔音性能可減5分貝,隔音部分的支出便會是原先的2倍,減10分貝的話更是4倍。而且在設計上要完全隔音是非常困難。
大建工業的隔音產品部部長井上直人提及,每個月他們都收到約千宗有關隔音的查詢。他認為90%的噪音問題可以在設計階段來解決。噪音大致透過2種途徑傳播,包括空氣及物品。在家中設置隔音或吸音設備可應付空氣傳播的噪音。透過物件傳播的噪音,例如大力踏地、傢俬搬動等,令噪音傳至樓下住戶,就要在承建商興建大樓時採用隔音建築材料應對。
來源:日經新聞
- 東京小型一戶建受買家追捧 售價按年升一成再創新高
- 小紅書宣傳買寺廟成移居捷徑 日本地產業界︰等於交智商稅
- 東京物業投資按年勁升四成 去年金額躍升至全球第二
- 日本出生人數連跌9年創新低 人口跌勢遠超官方預期
- 移居大阪中國人十年間倍升 年輕富裕階層湧日置業
- 日本樓市短炒風氣日趨熾熱 樓齡不足1年半新盤放售量急升
- 東京首都圈二手樓價11年來首跌 地產業界指樓市出現分水嶺
- 東京住宅租金連升七年 呎租水平創逾20年新高
- 樓價上升壓縮居住空間 日本住宅面積倒退30年
- 東京二手樓價連升7個月 都心六區按年勁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