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9千萬赤字:因物業稅低
在加拿大(Canada),多倫多(Toronto)市政府預計下個財政年度將出現9,100萬加元財政赤字,有分析認為,物業稅太低是導致政府入不敷支的原因。為減輕財政負擔,今年部分協助弱勢社群的項目,如改善社區房屋環境的服務將會削減。
根據市政府提交的報告,下個財政年度的初步營運預算為122.5億加元。開支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稅款支付,主要收入來源就是住宅物業稅和公車局車費。預計下個財政年度住宅物業稅將增加2%,與通脹看齊。為籌集足夠經費,市政府在壓低住宅物業稅升幅的同時,不斷提高其他服務的用戶費(User Fees),除公共交通車費外,所有用戶費和罰款從2015年佔預算收入的5%(4.63億加元),上升至2017年預計的8%(7.95億加元)。
另一方面,多倫多公車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TTC)亦準備連續第6年加價,升幅超越通脹。有評論認為,用戶費的升幅較住宅物業稅高,會令依靠如公共交通等服務的中低收入人士,負上不成比例的負擔。
時事評論員:多倫多存加稅空間
對於市政府官員分析,市政府今時今日財政問題,是在於收入,而非在於開支,市政府一直在掙扎,以相對偏低的稅收,去支付現今的市政服務,時事評論人江大惠表示贊同。他指與周邊城市比較,多倫多市住宅物業稅加幅可說是最低,多倫多存在較大幅增加住宅物業稅的空間,藉以幫助支付和維持現有水平的市政府服務,「物業稅是市政府一種全面性兼且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如果加得太多,(主政者)等於『政治自殺』。」
加稅需時數年預備
多倫多市市長莊德利(John Tory)2014年競選市長期間,曾承諾保持住宅物業稅不高於通脹水平。江大惠稱,如果今年市政府預算案最終通過住宅物業稅加幅高於通脹,莊德利便會失信於民,對他在來屆市選競逐連任有不利。江又指,市政府官員建議以上調用戶費水平來增加庫房收入之措施,也要視乎市議會對涵蓋那類用戶費之取向,才可判斷市政府增加收入的可能數目。至於市議會較早前支持引入嘉甸拿公路和當河谷公路收費計劃,江相信需時數年預備才可正式實行,遠水不能救近火。
會計師:加2%至3%屬合理
加拿大特許專業會計師梁萬邦表示,與旁鄰城市相比,多倫多市住宅物業稅加幅是較低。他質疑多倫多市長莊德利堅持保持住宅物業稅不高於通脹水平之承諾,是否切合實際。
梁萬邦稱,加拿大各市政府財政收入來源本身是有限,但多倫多近兩至三年大興土木,多倫多市政府於城市土地轉讓稅方面進賬不少,市政府官員不應盲目地說經營困難:「嘉甸拿公路維修官員初時估計需要26億加元,後來又說36億加元。官員錯估差額達10億加元,他們的辦事能力如何?」梁說。
梁萬邦認為,在地產市道蓬勃大勢下,多倫多市是有較大增加住宅物業稅的空間,加幅在2%至3%範圍也可說是合理。若市政府在物業稅收方面有較大進賬,將有更多資金去應付基建維修和紓解交通擠塞等急務之開支。
「堅持承諾不切實際」
他舉例說,一間經市鎮物業評估公司(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oration,MPAC)估值130萬加元的住宅,一年物業稅大約是13,000加元;以2%住宅物業稅加幅,等於一年要多付260加元,3%加幅則是一年多付390加元,兩數差額是130加元。梁因此質疑,莊德利堅持維持住宅物業稅不高於通脹水平之承諾,是否切合實際。
資料來源:星島—多倫多
- 卑詩省實施住宅炒賣稅 一年內賣樓徵利潤20%
- 安省留學生數量大跌一半 大專院校紛紛暫停課程
- 加國禁令無阻外國買家入市 外資購卑詩省物業金額續升
- 數據指買樓成加拿大人致富途徑 比退休金更能保障生活
- 加國邊個城市租平好住又安全?報告列7大最佳生活地點
- 報告指多溫兩市住宅密集化 獨立屋日後將買少見少
- 研究料加國樓價持續回落 多溫兩大城市調整幅度或較大
- 高息持續影響多倫多樓市 第二季單位成交量按年減兩成
- 調查指加國大城市居住成本過高 近四成新移民考慮搬遷
- 加國考慮收緊畢業生工簽數量 減輕移民推高樓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