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擬改建築標準應對海平面上升 新建築或增至水面4米以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指氣候暖化對新加坡而言是攸關生死存亡,而現時新加坡建築法例規定,樓字要在海平面3米以上興建。不過隨著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3米似乎難以應付。有地產業人士認為,未來海平面要求上升1米,就建築技術而言非難事。一些發展商亦已開始就相關問題尋求解決方法。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發展商強楓控股總裁梁定平表示,將來興建住宅項目,要在海平面4米以上興建,在建築技術而言並非難事。不過周邊道路及渠道亦須相應升高高度,這方面成本影響其實更大,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現有基建例如道路、地鐵站和公共建築等,都會有顯著影響,反而發展商的項目可以透過挖掘的土壤來升高建築物高度,以減少建造成本。

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孫燕清認為,建築物如果需要在高出海平面至少四米以上興建,所增加的成本不太多,預料發展商不會把成本轉嫁到買家身上。

新加坡國立大學城市與物業研究院院長程天富指出,由於地下停車場建造成本較高,不少私樓住宅項目的1至4樓都用作停車場,5樓以上才是住宅單位。即便海平面上升,預料不會影響到住客安全及生活。但如果發展商項目是位於受高度限制的地區,那時建築物又得上升兩、三米,代表項目可興建樓層會減少一層,可出售單位減少,這便嚴重影響發展商。

據了解,基於飛行航道原因,新加坡一些地區如巴耶利峇、芽籠和東海岸等等,當地建築物高度受到限制。例如芽籠一些住宅地皮的地積比率,容許興建樓高36層住宅,但因為地區高度限制,最多只能興建樓高8層的住宅。

不過樓市諮詢公司匯實亞洲集團主席朱健堃卻認為,即使海平面上升威脅部分地區,但發展商最終仍會考慮當地住宅需求。例如武吉知馬屬濱海及低窪地區,幾年前出現水浸,不過當地私樓供應依然強勁,發展商還是願意搶購當地住宅地皮。

雖然海平面上升在幾十年後才顯著出現,不過一些設計公司及發展商已未雨綢繆,探討相關解決方案。例如締博建築師事務所(DP Architects)董事陳志勇表示,如果一些建築物因為場地,或其自身條件而無法滿足法例規定,承建商或要透過額外防洪措施手段,好像增設防洪欄杆解決問題。

發展商星獅地產(Frasers Property)發言人指出,公司致力推出可持續住宅項目,減少建築物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幫助紓緩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問題。公司會確保所有發展項目,由設計到動工階段都會進行全面評估,以應對氣候變化、環境、健康及安全因素等各方面所帶來的風險。

來源:聯合早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