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稱海平面上升關乎獅城存亡 料未來百年花5600億應對

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對一些島嶼及沿海地區造成嚴重威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指氣候暖化對新加坡而言是攸關生死存亡,並預計新加坡在未來100年,最少需要耗資1,000億新加坡元(約5,658億港元)採取預防措施,例如加固海岸線等,以應對海平面上升。

網上圖片

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重要的政策演說,他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對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新加坡已經歷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例如當地天氣愈來愈炎熱、雷暴雨有增無減。由於新加坡是低窪島國,新加坡面對的一個巨大威脅,就是海水水位上升。單單是這個問題,他初步估計在未來一百年,需要投入最少1,000億新加坡元以加強應對能力,確保世世代代能夠繼續在這個島國生活。氣候變化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新加坡人應該像看待國防一樣,嚴肅看待氣候暖化。

據聯合國估計,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1米。李顯龍表示,新加坡需制定措施保護基建,例如將地鐵站入口升高,以及要求新發展項目或重要基建必須建在更高處。政府亦會加強保護海岸線,公用事業局亦將在濱海堤壩興建第二個水泵房,在海水漲潮兼下大雨時,可將蓄水池的水排放入海。

新加坡目的法例規定,建築物要興建在海平面3米以上,其中1米用作緩衝,預防潮漲引致水浸。不過受全球暖化影響,如果海洋水位上升1米,加上潮漲及暴雨,1米緩衝便會形同虛設。因些有意見促使政府修改法例,要求新落成的建築物必須建在海平面4米以上,一些重要的基建設施例如樟宜機場五號客運大樓,更要建在海平面5米以上。

李顯龍引述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的發現,指由於新加坡位處赤道附近,氣候暖化對新加坡造成的影響,會比電腦模擬出來的更嚴重。他指出多個解決方法,包括加固海岸防衞設施,例如仿效荷蘭,興建用來抵擋海水的海牆,然後排走裡面的水,形成許多類似圩田的「乾拓」(Polders)。另一可行方法是在濱海東至樟宜的離岸島嶼填海,再將這些土地與堤壩連接,建造類似濱海蓄水池的淡水蓄水池。他表示,由於這是一個50年至100年的問題,政府需要制訂一個50年至100年的解決方案。

另外他亦透露,新加坡有長遠規劃來充分利用海岸線,其中一個是發展南部瀕水地區。南部瀕水地區目前涵蓋新加坡港務集團的丹戎巴葛、岌巴及布拉尼碼頭等。隨着布拉尼碼頭在2027年遷到大士港口,將騰出土地供重新發展,布拉尼島將與聖淘沙一同重新發展,興建新旅遊景點。南部瀕水地區也將連接附近所有綠色空間,包括鐵道走廊和聖淘沙,讓獅城中央區擁有新的「綠色心臟」,冀更彰顯花園城市的魅力。

相關文章: